山羊养殖是我县因地制宜确定的七大精准扶贫特色产业之一,是双牌县2016年养殖业基层农技推广补助项目的主导品种,有利于帮助贫困户脱贫、增加山区农民收入、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近日,笔者深入基层,对全县山羊养殖现状进行了调查,并针对发现的一些问题提出粗浅的建议。
一、山羊养殖现状
双牌县是一个“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山区县,境内有草山草坡总面积104万亩,其中连片草山面积23万亩,林间草地面积76万亩,牧草资源非常丰富,具有发展山羊养殖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全县山羊养殖传统久远,群众基础好,“酒宴必有羊”的风俗促使全县各个乡镇都有大量的山羊养殖。据统计,在2015年全县出栏山羊12.25万头,年末存栏山羊8.32万头。养羊50头以上的养殖户206户,100头以上的42户,200头以上的12户。养羊给养殖户带来了较好的收益,近两年来,我县活羊市场平均销售价格28元/公斤、羊肉62元/公斤,养殖一头母羊一年可以产生800元左右的利润。中等规模的家庭养殖场,用1个劳动力,可以养殖40头母羊,一年能增收3万余元。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饲养管理方式落后。双牌县山羊养殖历史久远。当前,在农村从事山羊养殖的多是中老年人群,受传统养殖思想影响,羊圈建造简陋,低矮阴暗。羊只不分大小、强弱,同圈饲养。饲养以放牧为主,羊群中午或下午放到山上去,傍晚回到栏舍来。有的羊数日甚至长期在山上呆着,直到主人寻找或秋末草枯才回来。羊群一年四季吃天然牧草、灌木,补草补料的少,羊的生长发育随着季节性牧草的变化而变化。在冬春寒冷季节,随着牧草枯萎羊只掉膘,甚至出现病弱幼羊死亡。
2.养殖品种质量不高。早在90年代初期,我县就开始引进外地优良山羊品种对本地羊进行杂交改良,浏阳黑山羊、南江黄羊、四川麻阳等品种都尝试过,但由于选育提纯工作滞后,一直没有形成具有本地特色的品种。同时,群体间长期处于近亲繁殖,致使品种退化,个体变小。目前全县养殖的山羊品种混杂,生产性能良莠不齐。出栏的山羊个体在20--40公斤不等,屠宰率35%左右,净肉率约30%,与肉用山羊品种有一定的差距。
3.疫病预防观念不强。由于大多数养殖户文化素质低,缺乏科学饲养管理理念,羊舍建造不科学、圈内不卫生,羊只容易感染疫病。许多养殖户防疫观念落后,主动为羊只开展免疫注射的少,多数是在羊只发病后被动治疗,致使疫病时有发生。特别是部分养殖户从外地调入羊只时,没按规定申报检疫,容易引进病羊引发疫病。今年我县泷泊、上梧江等乡镇发生的羊病,经疫源追溯,就是养殖户盲目从外调种引发的。
4.林牧矛盾依然存在。作为林业大县,林业经济是我县山区经济重要支柱。上世纪90年代我县提出大力发展山羊养殖以来,生产中碰到的一个大的问题就是山羊放牧爱吃杉木幼苗影响了林木生长,导致山羊养殖由盛转衰。比如五星岭乡五星村,曾经是我县养羊过万的“明星村”,由于植树造林,不得不减缩山羊养殖规模。如今,农村山羊养殖方式依然没有发生大的改变,还是以放牧为主,林牧矛盾依然存在。
三、发展对策探讨
1.加大科技推广力度,提高养殖科技含量。要通过举办培训班、印发技术资料、入户指导等方式,深入开展养殖技术指导服务。科学合理建设或改造羊舍,实行高床饲养,做到通风透气、干燥干净、冬暖夏凉。在天然草场实行轮牧制,减少对牧草的践踏破坏,提高草场利用率。逐步改变传统放牧养殖方式,推广圈养或半圈养与放牧结合模式,限制山羊运动量,降低能量消耗。合理搭配饲料,尽可能做到牧草多样化,加强补饲,均衡供给羊只在生长发育、繁殖过程中所需的能量、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
2.加强优良品种选育,提升羊群整体质量。我县传统的南方山羊品种具有适应性好、抗病力强、肉质细腻等特点,要做好优良品种的选育和利用工作,扩大群体中优良基因的含量。结合良种引进,开展杂交改良,培育适应性好、生产性能高的优良品种。养殖过程中要做好生产记录,选择生长速度快、产双羔的公母羊建立核心种羊群,合理配备公母羊比例,有计划的更换羊群种公羊,逐步提高母羊产仔率、增重率等生产性能,提升羊群的整体质量。
3.推广健康养殖模式,做好疫病综合防治。从我县多年的山羊养殖实践总结经验:羊只经过长途运输,应激反应大,容易发生疾病,影响后期生长,甚至死亡。因此,要大力推广“自繁自养”模式,防止外疫传入、降低羊群进出引发疫病的概率。对确需从外地引种的,要严格按照引种程序,做好产地检疫、调入隔离观察等工作,防止带入疫病。要坚持适度规模养殖,每个羊群控制在200只以内,降低疫病发生风险。要增强“预防为主”的防疫观念,经常用消毒剂或20%的生石灰水对羊舍、用具及周边环境进行消毒。定期对羊群开展体表体内寄生虫的驱虫工作,春秋两季要为羊群开展免疫注射,如羊痘、羊炭疽等疫病,新增羊羔要及时补免。养殖生产中要加强观察,一旦发现羊只出现疫病,及时隔离治疗。
4.做好天然草场养护,开展人工种草养羊。理家坪乡尧山、何家洞乡磨子岭、麻江草场是我县几个比较大的天然草场,但缺乏合理有效的养护管理,牧草随着季节的更替而枯荣,产草量低,放牧能力有限。要编制全县草地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对现有草场进行道路、灌溉渠道等保护基础设施建设,做好牧草养护管理,冬季结合牧草种植,提高草场载畜量。规模养羊户要利用农闲田、边角地、果园、林地种植狼尾草、高丹草、墨西哥玉米、黑麦草等优质牧草,加强除杂、施肥、松土等技术管理,提高草场产量,确保羊群冬春季节需要。并利用本地的玉米、高粱等秸秆资源,通过“氨化”“青贮”等技术,调节好季节性牧草供给不足,填补冬春季节羊群的草料需求。只有通过大力发展人工种草,降低山羊生产对天然牧草的依赖性,才是化解林牧矛盾、扩大养殖规模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