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政务 ?>?信息公开平台 ?>?信息公开目录 ?>?法规文件

湖南省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 字号:
打印
  • 索引号:00662203-8/2017-02858
    公开方式:
    名 称:湖南省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 发文日期:2017-04-01
    公开范围:
  • 发布机构:
    所属主题:

湖南省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2016年,在省委、省人民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省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各项决策部署,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主动适应新常态,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妥善应对多重挑战,实现了"十三五"良好开局。全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12万亿,增长7.9%,其中一、二、三产业分别增长3.3%、6.6%和10.5%;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6.9%;粮食总产量稳定在600亿斤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252.1亿元,增长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7688.5亿元,增长13.8%;进出口总额1782.2亿元,下降2.1%,其中出口1205.2亿元,增长1.5%;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3%;物价上涨1.9%;新增城镇就业77.4万人;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减排实现年度目标,万元GDP能耗下降5%左右,超额完成目标任务。
  按照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总体部署,2017年全省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省党代会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坚持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围绕建设"五个强省",立足"一带一部"定位,大力实施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推进"三个着力",构建"四大体系",打造"五大基地",全面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打好脱贫攻坚、转型升级、环境治理战役,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加快建设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2017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7%,服务业增长9.5%,投资增长1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5%,进出口增长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以上,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左右,CPI涨幅控制在3%左右,城镇新增就业70万人,贫困人口脱贫110万人(不含兜底一批人口),易地扶贫搬迁33万人,完成年度节能减排计划。
  为实现上述目标,重点要抓好以下十项主要工作:
  一、坚持创新引领,全面构建科技文化创新体系
  落实全省科技创新大会精神,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建设一个科技创新基地。加快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健全省统筹、市建设,区域协调、部门协作机制。完善人才引进、成果转化、军民融合等政策支撑体系。建立技术需求与成果转化清单。培育高端装备、新材料、移动互联网等创新型产业集群,推动建成"三区一极"。建立一批创新平台。围绕培育优势产业,组建多层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和企业技术中心,争取国家产业创新中心落户湖南。新增建设5家以上国家级创新平台和100家左右省级创新平台。鼓励建设多元化、市场化、专业化产业技术创新(研究)院。增强高新区集聚优质创新资源能力,力争年内培育2个国家级高新区。健全双创公共服务平台,打造一批全要素集成、系统化服务、低门槛、便捷式的省级众创空间和农村"星创天地",推进创新平台向社会开放共享。实施一批重大专项。加强前沿技术和应用基础研究,围绕高端装备、轨道交通、新材料、生命科学等优势领域,推进前沿科技引领、重大科技工程等专项行动,实施航空"两机"、基因检测、轻质合金、碳纤维、石墨烯、激光陀螺等重大专项,以产业链促进创新链、以创新链支撑产业链,力争攻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形成创新突破点。培育一批创新主体。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新培育认定高新技术企业300家以上,支持企业特别是国际知名企业在湘设立研发中心,培育更多创新型领军企业。改革人才管理体制,畅通人才流通渠道。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培养,打造10大创新能力强、引领作用突出、团队效应明显、处于国际领先地位的创新团队。搭建一个创新网络。全面推动开放式创新,支持创新主体采取共同研发、技术联盟、技术并购、股权参与、风险投资等模式,构建运行高效、开放共享、协同创新网络,打造相互融合、产学研用一体的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厚植一种创新生态。强化组织、管理、政策等创新,推动科技与教育、文化、金融等融合。加大科技投入,提高研发经费支出。加强自主知识产权保护,预期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增长10%以上。增强企业家、创新领军人才在创新决策体系中的话语权和自主权。发掘湖湘文化创业创新基因,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社会氛围。
   二、围绕转型升级,大力提升现代产业体系
  预期产业投资1.2万亿元左右。深入实施制造强省战略。积极落实"中国制造2025",抓紧推进制造强省"1274"五年行动计划,建设现代制造业基地,打造中国智能制造示范引领区。加快发展新兴产业,围绕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节能环保等重点产业,深入实施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含磁浮)、先进储能材料及电动汽车、航空航天(含北斗)、装配式建筑等20大新兴优势产业链计划。坚持"一链一策",制定实施方案、完善配套政策。突出建链、强链、补链,大力实施"311"工程,加快中电信息安全、蓝思3D玻璃等重大项目建设,尽快形成产业新增长点。加强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建设,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动工程机械、汽车及零部件、有色、石化、食品加工等传统优势产业绿色化、智能化、标准化和品牌化发展,启动实施第三批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出台相关政策,重点支持技改并实施300个左右重大项目,突出抓好吉利新能源汽车、广汽菲克和三菱、中铁重工地下装备等重大项目建设。开展传统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创新示范试点。实施龙头企业扶持工程,对新进入中国企业500强、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的盈利企业管理团队给予奖励,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骨干企业、行业龙头企业和民营小巨人。继续加大中小企业扶持力度。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着力打造全域旅游基地,以"锦绣潇湘"为品牌、县域为基础、重点景区景点为支撑、旅游功能区为载体、旅游走廊为纽带,完善旅游管理体制机制,实施规划标准建设、核心产品建设、新业态培育、公共服务设施改善、品牌线路培育等工程,在建好张家界、韶山等精品景区的同时,建成一批旅游公路和精品线路,扶持一批旅游资源重点县,创建一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5A级景区、旅游度假区和特色旅游小镇。预期旅游总收入增长19%。着力打造文化创意基地,做强做优中南传媒、芒果TV等重点企业,提升影视传媒、动漫游戏、数字创意等重点产业,推进文化与科技、互联网、金融、旅游、制造业、农业融合发展,加快马栏山创意(视频)产业园、华谊电影文化城、华强文化基地、天心文化产业示范园、网络游戏出版公共服务平台等重大项目建设。预期文化创意产业增长12%。着力打造全国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大力发展金融保险、研发设计、检验检测、商务咨询、会展等生产性服务业,健康、养老、家政服务等生活服务业。建设30个省级示范集聚区,扶持100家行业领军企业,推进湖南健康产业园等100个重点示范项目,培育一批营业收入过亿元的新业态、新模式企业。开展郴州国家服务业第二批综合改革试点。坚定实施品牌战略。坚持质量兴省,深入实施消费品工业"三品"专项行动。抓好国家级标准创新中心、计量中心、检测中心等建设,做好省长质量奖、湖南工匠等认评工作,支持创建一批国际知名、全国一流的区域、行业、企业和产品、服务品牌。
   三、聚焦实体经济,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提高供给质量和活力。持续开展"三去"。去产能,落实钢铁、煤炭去产能任务,研究出台其他困难行业去产能措施。优化存量资产,推进重组整合,有序处置"僵尸企业"。去库存,因城施策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落实房地产去库存和壮大住房租赁市场等政策,提高棚改货币化安置比例。支持投资主体收购闲置地产发展养老养生等产业,推动三四线城市和商业地产去库存。支持工程机械、烟草行业消化库存。去杠杆,采取债转股、股权融资等措施,稳妥有序降低重点企业杠杆率,支持华菱、湘电等企业市场化债转股。推进政府融资平台市场化转型,加强政府债务管理。切实降低成本。全面落实降低实体经济成本实施方案。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完善企业帮扶机制,加强产权保护,优化政务环境,降低制度成本。完善"营改增"征管服务,动态调整并公布收费目录清单,开展涉企收费专项检查,降低税费负担。落实国家物流业降本增效专项行动,实施企业养老保险费率过渡试点、稳岗补贴和降低企业电价气价等政策,降低物流、用工、用能成本。引导建立产业投资、风险投资等基金;做强政策性担保平台,健全覆盖全省的政策性融资担保体系;引导金融机构在控制风险的基础上,丰富和创新金融服务,缩短企业融资链条,扩大有效信贷需求;培育多层次资本市场,大力发展直接融资,支持发行企业债、公司债等,出台鼓励创业投资和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政策,推动优质企业在"新三板"挂牌,降低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特困大企业融资成本,提高金融支持实体经济能力。精准补好短板。围绕科技创新共性平台、城乡一体化配套设施、生态安全、互联互通和民生保障等重点,实施补齐公共设施关键短板专项行动计划。突出扩大融资规模、优化融资结构,做大做强地方法人金融机构,着力引进一批总部或区域性金融机构,鼓励险资通过债权、股权投资等形式入湘,补强金融短板。通过促进园区转型升级,提高园区集聚能力,发展特色产业等,补好县域经济短板。通过落实国务院促进民间投资26条政策,实施促进民间投资六大专项行动,扩大市场准入,加快启动一批PPP重大项目,保护企业家精神等,补足非公经济短板。推动供需平衡。发挥投资的关键作用,精准扩大有效投资,围绕基础设施、产业、生态、民生等重点领域,积极对接国家重大战略和"165"重大专项,实施"333"重大项目建设计划。积极释放消费潜力,推进十大扩消费行动,在巩固汽车、住房等传统消费的同时,培育壮大健康、养老、体育等新兴消费热点。改善消费环境,抓好现代物流、农产品冷链物流两个三年行动计划和"互联网+商贸流通"行动计划,健全诚信体系和重要产品追溯体系。
  四、突出重农强农,着力推进农业现代化
  继续实施三个"百千万工程",推动农业提质增效,建设优质农副产品供应基地,促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预期农业投资增长20%左右。健全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优化区域布局,统筹粮经饲种植结构,启动划定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保护区。全面推进整合涉农资金建设高标准农田。实施做优做强湘米工程。发展特色畜牧业,推动经作产业升级。着力发展粮食、果蔬、茶叶、油茶、水产品等千亿产业,扶持建设一批规模大、品质优、效益好的现代农业产业集聚区。出台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意见,加强5个国家级试点示范县建设。健全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扶持一批效益好、带动能力强的产业化骨干龙头企业。开展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示范创建,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等各类新型经营主体,扶持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打造"互联网+农特产品"电子商务产业链,完善直销、冷链物流配送体系。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实施农业标准化战略,突出优质、安全、绿色导向。开展重金属污染地区休耕试点。实施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加强食品和农产品出口安全区建设,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健全现代农业支撑体系。补强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中小河流治理等灾后水利薄弱环节。加大科技兴农力度,提升农业智能装备水平。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细化和落实承包土地"三权分置"办法。完成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规范土地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扩大集体资产股份制改革试点范围。开展承包土地经营权、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抓好益阳现代农业改革试验。
  五、强化发展支撑,加快完善重大基础设施和综合交通枢纽体系
  预期基础设施投资增长20%左右。重点推进"四网"升级:交通网,统筹公铁水空和城际交通等各类运输方式,加快完善基础网络、强化枢纽地位、打通对外通道,构建省内省外互联互通、区域城乡覆盖广泛、枢纽节点功能完善、运输服务一体高效、贯通南北连接东西的综合交通枢纽体系。公路,全面推进国高网、繁忙路段扩容、县城连高速、出省通道等项目建设,重点抓好长益、龙琅、永吉等在建高速公路,加快平益、靖黎、炉慈等项目前期工作。力争新开高速公路772公里,建成干线公路1000公里以上,提质改造农村公路8000公里。铁路,重点抓好张吉怀、怀邵衡、黔张常、蒙华等项目建设,力争渝长厦高铁长益常段年内开工,推动构建以长沙为中心的"一环八射"高铁网络。民航,继续抓好黄花机场三号航站楼等东扩工程前期工作,新开2-3条洲际航线,打造区域性航空枢纽。加快建设岳阳、武冈、郴州、湘西等支线机场。推进"一市五场"通用机场建设试点。水运,突出在建高等级航道和城陵矶等重点港口码头建设,启动湘江永州至衡阳航道疏浚工程。能源网,加快酒湖和新粤浙湖南段等省外能源输入通道、农网改造、升级智能电网、气化湖南等重大项目建设。加大地热、光伏等分布式能源建设力度,推广清洁能源。做好桃花江核电厂址保护工作。水利网,加快洞庭湖蓄洪安全工程、县级以上城市防洪工程、重点水源工程、海绵城市等建设,推进涔天河扩建、莽山、毛俊、洞庭湖重要堤防、黄盖湖等重大项目建设。信息网,加快长株潭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城市群建设。继续推动城市宽带提速工程、宽带乡村建设、"无线城市"等重大项目。
  六、激发内生动力,全面深化重点领域改革
  提升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国企改革,加强和改进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和领导核心作用。出台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意见,稳妥开展员工持股试点。出台省属国有资本布局结构调整和企业重组整合总体方案。试点职业经理人制度。落实以管资本为主推进职能转变方案,改组组建国有资本运营公司和国有资本产业投资公司。把去产能与补短板结合起来,做大做强做优主业。继续推进"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加大并购重组,降低核心企业资产负债率。集中力量突破华菱、湘电改革,带动深化省属国企改革。加快推进交水建、发展集团等战略重组。财税金融体制改革,推动省以下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试点,探索县乡财政实施分税制管理改革、建立省与市县事权和支出责任清单。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编制地方政府资产负债表。做好环保税、消费税等改革前期工作。推动农村信用社改革,实现农村商业银行和村镇银行县域全覆盖。放管服改革,落实"一意见、一条例、一目录",推动先建后验、多评合一等措施落地,探索试点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动态调整并公布"三清单一目录"。加快"五证合一"、"多证合一"等商事制度改革。实施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落实守信联合激励、失信联合惩戒制度。推动省级共享交换平台互联互通,实现34个领域信用记录全覆盖。抓好国家信用示范城市创建和企业债券信用监管工作。价格机制改革,推进电力、天然气价格市场化改革,完善输配电、输配气价格管理机制,建立健全煤炭价格异常波动响应机制。放开交通运输行业竞争性环节价格。同时,抓好省直管县等改革试点,推进公务用车、行业协会商会脱钩、清理规范行政审批中介服务等改革。
  七、着眼开放崛起,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
  推进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更高水平的开放。以对接国家战略为引领深化区域合作。深入对接"一带一路"战略。积极推动湘企出湘,支持工程机械、轨道交通、电工电器等优势产业抱团出海,在白俄罗斯、埃塞俄比亚、巴西等战略支点国家建设境外产业园区。建立"走出去"融资担保平台,支持企业发行境外债券融资。推动与科技水平发达、创新能力较强的国家和地区共建技术研究和转移中心,加强旅游、教育、医疗、文化等人文交流。主动参与长江经济带建设,加快融入沿江产业发展链。深化泛珠等区域合作,抓好湘赣、湘粤合作示范区建设。以提质增效升级为导向扩大外贸总量。落实鼓励出口政策,积极推动"湘品"出境。支持特殊监管区与口岸联动发展,壮大临港临空、现代航运物流等产业,加快承接沿海产业转移,打造电子信息、有色等加工贸易产业集群。鼓励发展跨境电子商务等新兴贸易业态,扩大外贸综合服务体覆盖面。加强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建设,继续抓好园区"破零倍增"行动。以优化营商环境为抓手吸引战略投资。加快复制和推广自贸区经验,在长株潭和大湘南地区开展外商投资负面清单试点,有序推动服务业对外开放。推进通关一体化改革,加强口岸"三互"和国贸"单一窗口"建设,推行海关特殊监管区贸易项下企业"零收费"。加快平台提质升级,开通航空口岸货运包机,申报食品药品指定口岸,抓好铁路、公路口岸,综保区、保税物流中心及国际展会、通关代理中心等建设,申报建立湖南自贸区,提升中国(湖南)国际矿物宝石博览会等影响力。坚持引资引技引智并重。注重招大引强、补链强链,积极引进产业集群、总部经济和研发中心。大力开展点对点、产业链、专业化的务实招商。切实抓好"引老乡、回家乡、建故乡"的"湘商回归"工程,加大创新创业园区"135"工程招商力度。
  八、推进区域融合,统筹建设新型城镇体系
  深入实施"一核三极四带多点"战略,优化重塑区域发展布局。大力推进长株潭一体化。积极推动长株潭城市群"四化三通",建成全国两型社会建设示范区、现代化生态型城市群和长江中游城市群增长极。支持长沙创建国家中心城市。加快湘江新区建设,实施一批影响力、带动力强的重大项目,推动建成"三区一高地"。抓好三市17个特色产业园建设,促进产业差异化发展。启动连接株洲、湘潭高铁站和长沙金桥站的城际轨道建设,形成城际铁路、城际干道、城市轨道交通、城市公交"四位一体"的城市群交通网络。实施长株潭两型试验区第三阶段改革行动计划,强化长株潭生态绿心保护。做大做强区域性中心城市。支持岳阳、郴州、怀化等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推动与周边省份、域内城镇的高效通勤和一体化发展,完善"两房两棚"、"两供两治"、充电桩、地下综合管廊等功能性基础设施及教育、健康、养老、卫生等公共服务设施,促进中心城市扩容提质,打造区域增长极和优质都市生活圈。引导中心城市制造业向县市疏解转移,优质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资源向县域布局,建设特色县域经济强县。支持老工业基地城市和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推进基础设施连接成网,生态环保统一布局,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实施电商下乡工程。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建设美丽乡村。继续抓好特色小镇和省际边界县口子镇建设。依托京广、沪昆高铁经济带、环洞庭湖经济带、张吉怀精品生态文化旅游经济带,推动沿线城镇提质扩容,培育城镇走廊,带动沿线区域城镇化。加强新型城镇化改革。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大力推行居住证制度,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推进"多规合一"。建立财政转移支付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城镇建设用地增加规模同吸纳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挂钩机制。抓好国家和省级新型城镇化及产城(镇)融合试点。
  九、注重标本兼治,切实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全面实施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推动"生态强省"战略落地。预期生态投资增长25%左右。注重生态系统保护。深入推进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完成南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任务。开展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试点。积极创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抓好水生态文明试点城市建设。全面推行河长制和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开展环境保护督查,推动环境保护责任体系全省覆盖。强化重点污染治理。推进湘江保护和治理"一号重点工程"第二个三年行动计划,洞庭湖水环境整治10大工程、5大专项行动,清水塘、竹埠港、锡矿山、水口山、三十六湾等重点区域治理改造,长株潭地区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等重大项目。抓好燃煤电厂超低排放改造、燃煤小锅炉淘汰和重点行业达标排放治理。加强机动车尾气、建筑和道路扬尘管控。全面推行成品油国Ⅴ标准。开展典型区域土壤污染治理试点。实施农村垃圾5年专项治理,推动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全省覆盖。加快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实施循环经济发展引领计划。推进能耗"双控",抓好重点用能单位节能改造,加强合同能源管理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争取国家低碳城市和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加快建成低碳技术交易中心,推进排污权、碳排放权交易。
   十、坚守民生底线,着力保障和改善社会民生
  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预期民生投资增长25%左右。推进脱贫攻坚。以武陵山、罗霄山片区为重点,以湘西自治州为主战场,实施特色产业、劳务输出、易地扶贫搬迁、生态补偿、教育、医疗救助、保障兜底等"7大脱贫攻坚行动",以及交通、水利、电力、住房、信息、文化、旅游等"7大扶贫工程",确保年内110万贫困人口脱贫(不含兜底一批人口)、2500个以上贫困村脱贫出列、10个以上扶贫重点县摘帽、完成易地扶贫搬迁33万人。做好就业托底工作。落实新一轮积极就业创业政策,完善城乡均等、功能齐全的就业创业公共服务体系。深入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计划,整合创建一批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基地。加强农民工技能培训,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拓宽去产能职工分流安置渠道。加强就业援助,推行劳动者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强化社会保障。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完善城乡基本养老、医疗和失业、工伤、生育等保险制度,推进异地就医联网结算,启动实施职业年金制度。加快医养结合,抓好长沙、湘潭、常德和郴州养老服务综合改革试点。完善社会救助体系,落实社会救助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继续实施基本公共服务清单,抓好为民办实事项目。进一步推进"全面改薄",统筹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推动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实施农村中等职业教育攻坚计划。全面开展医药卫生综合改革试点,健全分级诊疗服务体系;完善公立医院药品集中采购机制,实施医疗服务改善行动。推进流动人口基本公共卫计服务均等化,完善全面两孩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做好妇幼保健等工作,推进普惠性幼儿园区建设。启动市县级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美术馆、剧场新建或改造及贫困地区民族自治县和边境县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全覆盖工程,加快省博物馆、省图书馆新馆,以及县级全民健身中心、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等建设。同时,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加强安全生产,守好社会稳定的底线。

关闭本页